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一直都是依托于社区的发展的,社区就是区块链发展的一个主要载体。就像是基于以太坊的DAO的盛行,它表明了去中心化治理机制的重要性,能够更好的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广。其实去中心化这个概念来源于互联网产业,他也不是区块链行业独有的,并且去中心化并没有完全摒弃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很多投资者可能还不太了解这个去中心化治理对平台的影响,下面就让币圈子小编为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
加入一个社区非常有价值,但加入任何社区都需要遵守社区的规则。没有规则的社区就像是遵从丛林法则的蛮荒之地,而且失去了作为社区的标识。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社区并为之建立规则,那么,我们就会进入联合决策,并且需要达成共识。这是治理挑战的核心。
在这种情境下,这正是社区治理规则所需要的去中心化。就其本质而言,这些规则将不得不干涉到出于个人利益的自愿交易。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合理的保证这些规则顺利执行,那么自愿同意这些规则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讲到区块链治理时,需要应用相同的规则。无论是POS还是POW,任何单一的指标最终都将由最擅长此指标的少数人主导。这就是为什么区块链应该通过许多种不同类型共识机制进行治理,比如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实用拜占庭PBFT算法、PooI验证池、参与度证明等。更多的帕累托分布和更独立的分布将使得网络更加去中心化。
基于任何单个度量证明(Proof-of-x)的指标,区块链都会走向中心化,无论那些项目负责人是如何宣传去中心化的,只有通过真正的治理权力下放,社区才能制定并执行必要的联合决策,推进项目方良性运作和发展。
1、共识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首当其冲的是共识。区块链技术起源于社区组织,从最早的比特币区块链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公有链,都是以社区的方式在运行,在一个社区的组织之下。如果要对这个系统做任何的改进,或者要确认某些事情,只能是共识,必须是全网共识。不仅仅是区块链的记账方式要全网共识,对任何规则的改变,都必须在全网全社区达成共识,才能做出改变。
2、共享
区块链治理机制第二个要点是共享。任何不能共享的东西都不是区块链,共享在两个层次:第一,是所有的参与方一个账本上共享所有的信息;第二,是多种信息、多种事务同时在账本上共享。
现有的账本情况是,银行记的是资金账、物流公司记的是物流的信息账,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上,资金、信息、物流、设备运行的数据,全部在一本账上被共享。
只有实现这两个层次的共享,才能真正把区块链打造成为所谓的信任创造机器,才能够把区块链建成一个完全无需信任中介的多方高度互信、高度可信的平台。
3、穿透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三个要点是穿透。各个特权节点能够穿透到最底层的信息,这个特权节点不是反腐败的特权,而是不同的角色,比如说监管机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证处,他们可以成为这个区块链上的一个特殊节点,不参与确认交易、记账。
特权节点在区块链上作为一个特殊的节点,提供自己法律法定的角色。在没有当前的网络环境里,各特权节点无法穿透到区块链上的最底层的信息,但有了区块链,就能穿透到最底层的信息。
4、开源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四个要点是开源。任何不能开源的区块链,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区块链。开源包括两方面:
第一是底层通用协议的开源,这是去信任中介的一个基础。目前很多公司声称建立了区块链的底层协议,但如果底层协议不开源,那就不是完整的区块链,很难得到信任。
第二是区块链上的很多数学算法模型必须开源。因为需要让大众去验证它的可靠性、科学性。做到这两点,才能用区块链建立一个真正的信任机器,所以开源是必然的要求。
以上就是币圈子小编对于去中心化治理对平台的影响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性质,所有交易都可以通过拥有个人节点或使用允许任何人实时查看交易的区块链浏览器来透明地查看。当然,存储在区块链中的记录是加密的,这意味着只有记录的所有者才能解密它以揭示他们的身份,因此区块链用户可以在保持透明度的同时保持匿名。区块链技术以多种方式实现去中心化的安全和信任,现在数以万计的项目正在寻求以各种方式实施区块链来帮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