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时间,Web3已经成为了流行词汇,这个概念其实也并是由标准组织所制定的,它就像元宇宙、OMO乃至于前一代的Web 2.0一样,现在已经形成百家争鸣、各说各话的景象。其实与上个世代的网络平台相比,Web3服务还是有很多本质的差异的。Web将人们的交易数位化,大幅提升买卖效率,而加密货币的出现,让Web世界有了原生通货,打破了传统金融的限制。很多投资者在还不知道这个web3是谁提出的?大家想要知道web3之父是谁?下面就让币圈子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Web3这个词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加文·伍德)在2014年创造的,最初它叫Web 3.0。既然是Web 3.0,那就意味着还有Web 1.0和2.0。前者已成过去,其特点是大多数网络活动都与单个静态网页相关。后者则是当下这个时代,一个集中化的时代,因为大量的通信和商业行为都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所拥有的封闭平台上,比如谷歌、Meta、亚马逊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Web3代表了一种打破这种垄断控制的愿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Web3平台和应用程序不会由巨头所有,而是由每个用户拥有,他们将通过帮助开发和维护这些服务来获得所有权。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Gavin目前运营着支持去中心化技术项目的Web3基金会,以及专注于为Web3构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公司Parity Technologies(开发区块链项目Polkadot)。
Gavin认为,Web2.0的模型与互联网出现之前的社会模型非常相似,而我们之所以要讨论Web3,就是因为现在的Web2.0不够好。
如果你回到500年前,大多数人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只局限在他们的小村庄和乡镇,只与认识的人进行互动和交易。从广义上讲,他们依靠社会结构来确保自己(对交易结果)的期望是可信的,并且很可能会真正发生,比如买到的苹果不会在短时间内腐烂——这也意味着信誉保证。
在当时,这机制相当有效,因为在城镇之间移动既困难又费时且成本高昂,所以很多人会为了留在一个地方而格外注意自己的信誉。可以简单认为:Web1是一个只读网络,Web2是一个读写网络,而Web3承诺的是,提供一个无中介的读写网络,即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但是随着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我们有了城市、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保证更大规模的信誉问题,我们创建了许多强大但受监管的机构。原则上,它们的存在为了确保我们的期望得到满足。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要在特定行业开展业务,就必须先满足某些法定要求。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一个原因是新兴产业非常难监管,因为政府通常行动缓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另一个是监管机构不完善,尤其是当他们与行业密切合作时,行业和监管机构之间通常会存在一些旋转门关系。
还有一个原因是监管机构的能力非常有限,监管的完整程度取决于政府投入的资源。它们或许可以管住那些招摇的罪犯,但无法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强大的影响力,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制度也不一样。
上述内容就是币圈子小编对于web3是谁提出的以及web3之父是谁这两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在早期互联网协议中,最大的遗漏之一可以说是没有公共和开源的身份层。而Web3的立场是,大家应该在网上拥有自己的身份,并且只有在自己决定时才公开该身份的一部分。除此之外,Web3还是对社交网络不保证我们的数据安全的一种反应,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售这些数据。Web3是一种新的互联网赞助模式,帮助用户自由地直接从他们的粉丝那里赚钱。